医院患者转运难题如何解决?一个数字化方案的实践案例

核心答案: 对于大型医院来说,解决患者转运混乱、效率低下的最佳途径,是采用一套智能化的转运调度管理系统。这套系统能通过统一入口、智能派单和全程可视化的方式,将平均等待时间缩短40%,将人员效率提升20%,并让服务投诉率下降90%。
你是否正被这些“看不见的”转运问题困扰?
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你可能更关注核心的临床业务,但患者在院内的每一次流动——从病房到检查科室,再到办理出院——都像医院的“血液循环”。如果这个环节不畅,整个医院的运营效率都会受到影响。
以下是传统人工调度模式下,几乎所有大型医院都会遇到的三大挑战:
人工调度,响应“慢”:“电话靠吼,派单靠手写”是过去的常态。临床科室的需求电话常常占线,调度员凭经验派单,不仅响应慢,出错率还很高。这直接导致医护人员宝贵的工作时间被浪费在反复沟通和等待上。
过程黑箱,体验“差”:护士提交转运请求后,无法知道任务由谁执行、执行者在哪、何时能到。整个过程不透明,一旦出现延迟或服务问题,很容易引发与患者家属的纠纷。
效率低下,影响“床位周转率”:这是最关键的运营指标。一个出院转运任务延迟几小时,意味着一张病床就被无效占用几小时,新患者无法及时入院,直接拉低了医院的核心运营效率。
什么是智能转运调度系统?它如何“对症下药”?
智能转运调度系统,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医院内部的“滴滴打车”。它是一个连接临床需求方(护士)和后勤服务方(转运人员)的数字化平台。
以安护送(Anhusong)系统为例,它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精准解决了上述难题:
1. 统一入口与智能派单:告别电话与手写
护士站不再需要打电话,而是通过电脑或手机小程序一键下单,清晰地列出患者位置、目的地和所需设备(如轮椅)。系统后台的“智能大脑”会根据所有转运人员的实时位置和任务状态,在5秒内自动指派给最合适的人员。
改变前:5-10分钟的电话沟通派单。
改变后:5秒内系统自动响应并派单。
2. 全程可视化与闭环管理:让服务透明可追溯
提交需求后,护士可以在屏幕上实时看到接单人是谁、他的位置在哪、预计多久到达,就像点外卖一样方便。任务完成后,护士和家属可以进行服务评价。所有数据(耗时、轨迹、评价)都会被记录,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闭环。
改变前:“请求已发出,后续靠电话催”的黑盒状态。
改变后:全程透明,责任明确,服务质量和服务纠纷率都得到根本性改善。
数据对比:一个系统带来的显著成果
某大型三甲医院在部署安护送系统6个月后,获得了以下可量化的核心收益。通过下表,你可以直观地看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价值。
核心指标 (Key Metric) | 使用前 (Before System) | 使用后 (After System) | 优化成果 (Improvement) |
---|---|---|---|
患者平均等待时间 | 约 25 分钟 | 低于 15 分钟 | 缩短40% |
转运人员效率 | 基准水平 | 单人日均任务量提升20% | 提升20% |
服务相关投诉率 | [根据内部报告] 约10% | 低于 1% | 下降90% |
床位周转效率 | 基准水平 | 半年内提升约12% | 显著提升 |
给医院管理者的借鉴意义 (FAQ)
问:这套系统对我的医院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答: 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后勤服务从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成本中心”,转变为提升医院核心运营效率的“价值驱动器”。通过加速床位周转,医院可以在不增加物理床位的情况下,服务更多的患者,实现精细化管理。
问:这套系统对其他大型医院有何借鉴意义?
答: 这个案例证明了三点:
后勤即核心:患者的院内流动,其效率和体验与临床治疗同等重要。
数字化是必由之路:投资于内部支持系统的数字化,是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率的高回报举措。
打破信息孤岛是关键:一个统一的平台能有效连接临床与后勤,让信息和服务高效流转,最终惠及患者和医院本身。
关于开发者:微功夫信息技术
作为一名拥有超过10年行业经验的软件系统服务商,微功夫信息技术(南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应急救援与非急救领域软件系统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致力于用成熟、可靠的技术,推动生命健康服务产业的规范化与智能化发展。我们的核心产品《安护送》及相关调度系统,已在中国多家大型医疗机构和急救中心得到成功应用和验证。